《解密》上映一周僅賣2.5億,陳思誠的票房密碼為何失靈了? Loading...
資訊  2024-08-10

「現在做成今天這樣,我再說自己一點天賦沒有,反而是有點找抽型的了。」他在最近的採訪中說。

在很多觀眾看來,陳思誠的天賦在於對商業、市場的敏銳度。

但陳思誠有另一種理解。他的新作《解密》是關於天才的故事。有記者問他,怎麼定義天才,他說:「天才就是更接近這個世界的真相和本質的人。」

他曾經談到,一切跟藝術相關的東西都需要天賦,天賦「不可名狀」,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陳思誠或許有某些天賦,但他不是藝術家。

01 商人,產品經理

陳思誠成為演員的經歷,符合很多人對聰明的想象。

據陳思誠自述,在藝校報名現場,老師主動搭話,告訴他:「你條件挺好的,可以集訓一下。」陳思誠和另外兩位考生被選去參加了集訓。他被認為是眾多報名者中,形象氣質最符合「苗子」的考生之一。

後來,陳思誠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上了謝晉表演藝校。五年後,他又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

陳思誠從初中就開始寫歌。在謝晉表演藝校的時候,他寫了《歲月的風鈴》,後來代表中戲參加全國大學生原創歌曲大賽,拿了獎,被華納唱片公司看上,找他簽了約。

這份聰明,也體現在了他後來的導演生涯中。

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獲得成功之後,陳思誠又拍了同名電影。電影採用「真愛至上」式的故事串燒模式,主演包括梁家輝、劉嘉玲、佟麗婭、劉昊然、歐陽娜娜,內容既有初戀也有黃昏戀,選在情人節上映。

儘管口碑不高,但集齊多種賣座元素的《北京愛情故事》,上映當天票房破億,最終票房超4億,打破了兩項記錄。

對於這樣的市場成績,陳思誠並不意外。「對於商業的認知和嗅覺,我骨子裡就有,我摘不掉。」他曾在採訪中說。

再次以《唐人街探案》導演的身份出現時,陳思誠對市場的嗅覺已經更加敏銳。

他用喜劇包裝這部內核並不輕鬆的懸疑電影,並坦誠地說是出於商業考量,王寶強則誇他是天才,抓住了市場的類型空缺;他還把故事發生地設置在泰國唐人街,巧妙規避了題材方面的限制。

這個時候,他就有把《唐人街探案》做成系列的打算。2016年,正是影視圈IP元年,那一年的票房榜前十里,六部都依託IP,而陳思誠決定打造自己的新IP。

他成功了。三部《唐人街探案》,口碑一部比一部低,票房一部比一部高,陳思誠成為首位票房破百億的導演,即便是現在,在導演票房排行榜上,他也僅次於徐克和張藝謀。

沒有當導演的時候,陳思誠以監製的身份扶持新人導演。

他把翻拍電影《誤殺》做成了票房體量10億+的IP,又用類似的思路,炮製了《消失的她》,票房達到35億。

陳思誠曾說內地導演作品中有太強烈的個人感受,可能會取得票房成功,但缺少可複製性。如今,他發展出了一套可複製的方法論,東南亞、獵奇、社會話題、情緒輸出。

很多觀眾評價陳思誠是「精明的商人」。後來,這個詞被「產品經理」替代。「陳思誠」逐漸成為一種類型、一個形容詞。

他的電影不是藝術。他精準地把握著市場的喜好,敏銳地察覺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階級問題、女性互助,他都有涉獵,但通常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用大尺度的獵奇畫面給觀眾留下情緒的出口。又是一個票房十億。

02 大師,藝術家

恐怕陳思誠本人並不認可這樣的評價。

他熱愛藝術,起碼看起來很熱愛藝術。陳思誠的辦公室里,有黑澤明諾蘭的簽名海報、詩人顧城的手稿,還有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簽名照。

陳思誠在中學就讀完了托爾斯泰的名作,「我去年拍下了托爾斯泰先生的簽名照片,看到他的目光,就想到我年少的懵懂,以及他的作品對我創作的熏陶與滋養。」。

他還看了很多電影,影迷是陳思誠的另一個身份。有觀眾說,《唐人街探案》有很多前輩的影子時,他回應道:「我是一個影迷型導演,之前看過的經典作品必然對我有影響。但我沒有刻意去模仿誰,或是向誰致敬。」

他懂市場,懂商業,但也以創作者自居。陳思誠嚮往的狀態是雅俗共賞,既能在商業上有所建樹,也能保持個人表達,既能收穫普通觀眾的追捧,也能得到精英分子的認同。

「雅俗共賞的大眾經典,是我文學閱讀的起步,包括後來我偏愛的電影與IMDb影迷經典榜單也非常一致,包括我編劇、導演、監製的電影,也一直在追求這種藝術風格與方向。」陳思誠說

他確實是這麼做的。

他像他的偶像庫布里克那樣,一直在嘗試不同的類型,從愛情拍到懸疑、奇幻,如今又拍了諜戰,陳思誠覺得《解密》是「國產電影沒有過的風格」。

他也像自己希望的那樣,在每部作品中都保有個人表達,關於他的青春、愛情、父親、對世界的看法。

在陳思誠看來,觀眾對他有著諸多誤解,總是不能理解他的表達。

《北京愛情故事》豆瓣6.1分,有觀眾覺得情節突兀、台詞無趣。

陳思誠很受傷,他說:「我沒想講故事,我是拿它當諾蘭電影去拍的,我當時自恃多高啊,用空間講了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從一個起點走了一圈又回到起點,因為現實人生就是這樣,要從戲劇結構上去寫人生。我覺得這個想法太牛了,可是大家都沒看明白,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可我還能怎麼辦?只能下次拍得更好。」

《唐人街探案3》豆瓣5.3分,有觀眾覺得它厭女、低俗、粗糙,失去了前兩部的推理元素。但陳思誠覺得,可能是自己步子邁得太大了,觀眾還停留在前兩部《唐探》時期。

「他們最後沒有了解到《唐探3》這部核心要表達的意思,尤其是很年輕的觀眾,包括戰爭遺孤的這個議題,反戰的議題,包括為什麼用邁克爾·傑克遜(的歌),我花了重金買這首歌,其實很多觀眾並沒有理解那個意思。」

《外太空的莫扎特》豆瓣4.3分,有觀眾覺得它低俗、低幼、缺乏童心。

而在陳思誠眼中,這部電影源於他個人對代際關係的體會,「我跟我父親的關係曾經困擾了我很久,我想用這樣的一部電影把它展現出來,其實我們每一個創作者都是在用作品同自己和解。」

往深了說,陳思誠還覺得《外太空的莫扎特》是反父權的,電影折射了他對儒家文化下父權的思考。

誤解還在持續。

03 撕扯

產品經理的思維和創作者的自我認知,一直在撕扯著陳思誠。

過去,通常是商人的那一面佔上風——他總有些想表達的東西,但都得讓位於類型滿足與商業元素。

和諾蘭著名的《蝙蝠俠:黑暗騎士》類似,陳思誠在《唐人街探案3》里也為主角設置了一個道德困境——染谷將太飾演死刑犯村田昭,逼迫秦風二選一,殺掉自己救下無辜的小林,還是為了保證自己的乾淨,對小林見死不救?

不同的是,《黑暗騎士》里的道德困境,真實體現了人性的惡與善,也確實對蝙蝠俠產生了深刻影響,導致他成為真正的黑暗騎士。

而陳思誠留了一手。秦風既沒有親手殺死村田昭,還站著把小林救了。主角真黑化怎麼能符合春節檔的合家歡喜劇氛圍呢?

無論是秦風面臨的道德困境,還是兇手所謂戰後遺孤的身份設定,看似拷問人性、反戰,但那不是表達,只是一個造型,一種讓產品變得更有賣相的包裝

或許就像陳思誠自己說的,「對於商業的認知和嗅覺,我骨子裡就有,我摘不掉。」

做過演員的陳思誠,一直覺得那是很被動的職業,有時候雖然不喜歡劇本,但錢給得多,就得去,因為要生活。「你知道我又做不到完全藝術家那種,不好我就不接,那我餓死嗎?」

《解密》里的陳思誠,終於靠近了那個想當藝術家的自己。

一次公開論壇上,陳思誠說選擇這本小說的原因之一,是裡面有很多關於夢的詮釋,可以通過夢境展示他的電影美學

為了展現自己的電影美學,陳思誠花了很多錢。

據攝影師曹郁透露,電影用了全世界只有66台的ALEXA65 IMAX攝影機,可以達到65毫米膠片的效果,只租不賣,租金大概二百多萬。陳思誠還斥巨資買下披頭士歌曲的版權,電影配音是在奧地利維也納現場錄製的。

由於棚拍能夠更好地控制燈光,電影中的重要地標紅沙灘,是在5000平方米大棚里搭建的場景,幾十噸沙子都是真的。

陳思誠還提到,《解密》最初版的劇本過於類型化,外國編劇沒有理解原著內核。過去專註類型創作的陳思誠,往後退了一步,他想要表達,關於家國命運,也關於大時代對個體的影響。

某場戲拍完后,陳思誠坐在監視器後面,興奮地說:「《解密》是怎麼樣的一部電影,太瘋狂了。」

陳思誠將《解密》定義為「全新的類型」、「國產電影沒有過的風格」。他說這部電影承載了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我很明確這次自己要拍什麼,就是現在提煉出來並在電影里強調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密碼,這一生就是解密的過程。」

上映之後,《解密》豆瓣開分6.9,如今已經降到了6.6分,或許還會繼續下降。

在很多觀眾看來,它和陳思誠過往眾多作品一樣,有著前輩大師的影子,「《心靈捕手》+《美麗心靈》+《模仿遊戲》+《奧本海默》+《盜夢空間》」。

《解密》沒能為陳思誠證明更多。

他花了很多錢,燃燒了自己的創作熱情,收穫了5天2億的票房成績。諾蘭拍《奧本海默》,全球票房9.75億美元。

陳思誠的文學啟蒙來自金庸。他當年很喜歡楚留香,模仿金庸筆法寫了《流芳百世》,後來無疾而終。

「(我)發現武俠小說不是誰都能寫的。」陳思誠說。

或許,大師也不是誰都能做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密碼,有些人的密碼是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