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電影院能推出彈幕功能,《逆行人生》一定是第一個需要的。
這是徐崢在《囧媽》之後暌違四年,又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
這一次他飾演了一名外賣員,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演繹了一幕幕看似啼笑皆非的故事。
光看片名和預告片,很多觀眾會以為這是一部外賣員版的《人在囧途》,開懷大笑可以了。
沒想到在看影片的過程中,很多觀眾都表情凝重。
如果大銀幕上有彈幕,彈幕里一定會出現這樣的句子。
「本想看個喜劇,結果給看破防了!」
「徐崢,你是在我家安了攝像頭嗎?明演我了呢!」
「本以為是一部《人在囧途》,沒想到看出了《我不是葯神》的滋味!」
……
在皮哥看來,這就是典型的「預期違背」。
《逆行人生》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喜劇,而是一部披著喜劇外衣的現實主義作品。
這一點,從電影的影像風格就可以看出。
全片自始至終有很多空鏡頭。
城市街道,人潮洶湧,疲憊的身軀,張望的面孔,灰濛濛的色彩風格充滿了紀錄片的質感,讓人幾乎認不出這是大上海。
巧合的是,3年前徐崢主演的《愛情神話》里,故事同樣發生在上海。
那一部里徐崢演的是小資情調的上海土著,整個電影的畫風清新別緻。
這次徐崢演了一個失意的中年男人,畫風也變得嚴肅沉重。
整部電影客觀來說,主題基調還是借人物故事,來表現如何闖過生活的難關。
不過皮哥看完電影后,最大的感受不是這些。
這些只是故事表面呈現出來的。
但影片還有很多沒有明說的,徐崢藏在了某些角落,觸摸起來,如尖刀般鋒利。
如果我們看到這一層,會別有一番滋味。
01、
高志壘和上海中金女孩
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還只是禮貌的開場。
《逆行人生》觸及到的諸多尖銳的社會議題,則是徐崢對觀眾的一次充滿勇氣的「冒犯」。
房價泡沫擠碎、P2P暴雷、大廠裁員、年齡歧視、中產返貧、演算法內卷……
這些話題幾乎無死角輻射到了每個觀眾內心的隱痛。
如果說楊德昌是華語電影的手術刀,能用銳利的刀刃切開社會的剖面。
那麼徐崢就是一根針,觀影時我們甚至能聽到針穿破皮膚表層的爆裂聲。
這根針精準找到了穴位,對著觀眾一通猛擊。
徐崢飾演的主角高志壘,堪稱中年失意男人的集合體。
知乎上曾有個熱門提問,中年男人最快返貧的方式是什麼?
大家公認的幾個答案是:高槓桿貸款買房、老婆當全職太太、孩子讀國際學校、投資P2P項目。
好巧不巧,高志壘都遇上了,他不返貧誰返貧?
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又有哪些?
上了名牌大學,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其實就是個小鎮做題家;
進了大廠,錯把平台當個人能力,直到35歲之後被優化才發現,自己只是顆螺絲釘。
買房翻倍,投資賺錢,不過是吃到了時代紅利,卻以為自己是當代李嘉誠,中國巴菲特。
直到經濟下行,吃進去的都要吐出來。
高志壘又都遇上了,他不倒霉誰倒霉?
很多人說這樣的角色有點誇張,怎麼什麼霉運都被他碰上了。
但其實現實遠比電影更魔幻。
前段時間,上海中金女孩的遭遇,不就是高志壘的翻版?
985畢業,20多歲年薪百萬,最高點接盤千萬豪宅,人生即將到達巔峰。
隨後遭遇大幅降薪,房價縮水,房貸斷供,懷孕抑鬱。
唯一不同的是,現實中的這個女孩從高樓一躍而下,成為令人唏噓不已的新聞頭條。
電影里,高志壘熬過了至暗時刻,成為了一名外賣員,開啟了逆行人生。
02、
逼真的群像:賈冰的金句製造機,王驍的2張面孔,馮兵的溫柔
當然,把這樣的故事拍成電影,其實難度很大。
高志壘之前的身份,是年薪50萬的大廠P7級別的城市精英。
多數觀眾對這個群體不了解,電影在塑造時,可以遵循自己的表達理念。
高志壘後來的身份,是上海街頭送外賣的45歲大叔。
對於外賣員大家可太熟悉了。
整個中國的大小城市裡,都穿行著黃色和藍色的外賣騎士,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和這些人打交道。
這種罕見的觀眾接觸度就決定了,電影拍得太真沒意思,拍得太虛又會不接地氣。
徐崢在虛實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
他在前期鋪墊得很紮實。
高志壘是如何成為外賣員的,如何加入外賣站點,從一個菜鳥變成單王。
甚至外賣平台的細節,接一單多少錢,一個差評扣一百,微笑掃臉不通過要封號三天……
從脈絡到細節都交代得很清楚,看完影片你甚至可以直接上崗送外賣了。
具體到高志壘這個角色,他的轉變也表現得很細膩。
前期放不下自己的精英身份畏手畏腳,成為「辣手摧花」后開始觸底反彈。
去前公司送外賣被嘲笑揶揄后,徹底「轉性」,開始放下臉面。
然後置之死地而後生。
一邊靠智力開發小程序實現降維打擊,一邊靠體力逆襲成單王,整個過程是立得住腳的。
影片對外賣員的群像刻畫得也很好。
賈冰飾演的站長外冷內熱,滿嘴順口溜,堪稱本片的金句製造機;
王驍飾演的白血病患兒父親有著「老摳」和「慈父」兩副面孔;
馮斌飾演的卷王大黑,冰冷外表下藏著一個柔軟的故事。
鄔家楷飾演的楊大山,熱心、毫無保留地幫助新人,微笑面對生活。
這些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在高志壘周圍,既增強了群體真實度,也讓高志壘這個人物更加立體。
以上為實。
影片最後的高潮戲,徐崢進行了藝術的加工。
他用平行蒙太奇的剪輯,讓三個人物在時空里形成互動。
高志壘和小師父大山隔空競爭單王的殊榮。
兩個人一個人爬旋轉樓梯,一個人獨闖夜店,隔空鬥法非常精彩。
而高志壘的老婆則敲起了架子鼓,愣是敲出了將士出征的氣勢。
兩個外賣員送餐這件小事,被整得像兩個超級英雄拯救世界,沉浸感十足。
以上為虛。
虛實結合,讓整部電影在真實的基礎上,兼顧了商業性。
高潮過後,高志壘並沒有逆襲。
他還是老老實實賣了大房子,搬進了老破小,女兒也沒能讀國際學校。
真正的逆襲,是和自我內心的和解。
做好眼前事,珍惜眼前人,足矣。
03、
跳下蘇州河的魚and脫下長衫的孔乙己
有人說徐崢還是那個精明的上海人。
選了一個大眾共鳴度高的現實主義題材,更容易打造爆款。
這種聲音特別集中在上映之前。
但如果真正看完電影,就會意識到這種觀點還是片面了。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電影,《逆行人生》不只是穴道針灸,讓你痛一下,爽一下。
在這種淺層感受之後,你還會有種刮骨療毒的酣暢淋漓。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他把很多深刻的隱喻,藏進了台詞細節里。
比如高志壘送外賣在橋上翻車了,車後座的魚掉到地上還活著,蹦躂著跳進了蘇州河裡。
他和顧客通電話時「跳下蘇州河的魚」引發全場爆笑。
這是句很值得玩味的台詞。
對於高志壘來說,今天倒霉極了,但對於那條魚來說,今天卻是重獲新生的一天。
人世間的歡喜和哀愁往往是平衡的,有多少人笑,就有多少人哭。
郭德綱的段子里也有類似的表述。
泰坦尼克號撞冰山沉了,對船上的達官貴人絕對是災難,但對廚房的龍蝦來說,絕對是生命的奇迹。
再比如,高志壘的同事小孫,名叫孫奮鬥。
「孫奮鬥,奮鬥的孫子」,一句戲言卻一語成讖。
一開始孫奮鬥靠內卷捲走了高志壘,但沒過多久他就也被新人給捲走了。
兩個競爭對手其實同病相憐,都是「奮鬥的孫子」。
還有外賣站長和高志壘爭吵時說出的那句「不是你的問題,是我們的問題嗎」。
多少人聽到這句話會起雞皮疙瘩,心裡湧起難以言說的滋味。
高志壘送外賣,明明是顧客把地址寫錯了,他卻要為了避免差評被迫道歉。
多少職場人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平白無故成為了背鍋俠?
高志壘被黑中介騙了3萬塊,他本來要教育黑中介,結果中介通過窄門逃之夭夭,高志壘卻卡在了鐵門中間。
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是可以從容穿過去的。
如今歲月的摧殘下,他得了糖尿病,起了啤酒肚,只能卡在時代的縫隙里。
黑中介一句「卡住了吧」,真是一語雙關。
還有電影中那句「脫下了孔乙己的長衫,但還沒成為駱駝祥子」更是嘲諷度拉滿。
多少趾高氣昂的年輕人,張嘴閉嘴都是「大不了回家考個公務員」、「大不了找個有錢人嫁了」、「大不了去送外賣」。
等他們經歷過社會毒打后,一扭頭才發現,當初自己用來保底的賽道上,也早已擠滿了人。
去不了的未來,回不去的曾經,此時此刻不再年輕的我們,和影片中的高志壘有啥區別?
04、
三場車禍
影片中有三場車禍戲,給皮哥留下深刻印象。
一場是老摳被撞,死裡逃生,拿了一萬五的賠償,還自嘲財運來了擋不住;
一場是高志壘騎車下坡撞翻了三輪,一車「古董」折價,賠了對方近5000元。
一場是高志壘最後爭奪單王時,被車撞得頭頂見紅,帶血完成了絕殺。
但凡在城市裡生活過的人,都親眼目睹過外賣員在街頭巷尾橫衝直撞的場面。
背後的原因,就是外賣平台的演算法在作祟。
外賣員能最快多長時間完成送單,一個月能接到多少差評扣多少錢,一個外賣站點做到天花板水平的月收入也無法超過2萬元,這些條條框框都是演算法算出來的。
外賣員就是被演算法規訓的群體。
他們為了賺更多的錢,只能劍走偏鋒。
闖紅燈、逆行、抄近道就是他們對抗演算法的方式。
但人終究戰勝不了機器,最後車禍頻發就是這場人機大戰的結局。
追根溯源,我們當然應該譴責外賣平台的不近人情。
但僅僅止步於此,又還不夠深入。
事實上徐崢真正想探討的,是人類社會被體制化的悲哀。
《肖申克的救贖》里,老布在監獄待了一輩子,出獄后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生活。
他連上廁所都要向上級請示,恢復自由身反而是一種折磨。
最終他上吊自殺,死因就是被體制化了。
《逆行人生》要探討的核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只是外賣這個行業,我們整個社會都快被大數據創造的系統奴役了。
高志壘本是公司骨幹,為了規訓打工人,他設計了一套演算法系統用來考核員工。
他還留下一句名言,「要尊重演算法」。
結果最終自己吃了迴旋鏢,自己也被這套演算法給淘汰了。
離開大廠后他進入了外賣行業,表面看是逆行人生,讓我們感受到了闖過人生坎坷的勇氣。
但本質是從一個牢籠,進入到了另一個牢籠,被奴役的本質沒有改變。
悲觀地說,人類社會之所以能運行幾千年,就是形成了一套以效率為先的演算法系統。
這套系統是把雙刃劍,帶來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把人異化為工具。
區別無非是,一個是大廠里被打磨到鋥光瓦亮的螺絲釘,一個是外賣站點無人問津的邊角料。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內卷的本質——
大家都被困在演算法里卡住了,包括制定演算法的人。
最近幾年流行的佛系和躺平,表面看是一種不思進取,實際上是對時代洪流的無聲抗爭。
外賣員被迫成為了這場戰役的排頭兵,而倒在車禍里的人,不經意間成為了演算法機器里的殉道者,如飛蛾撲火般絢爛多彩。
影片結尾,表面看高志壘通過研發路路通小程序迎來了逆襲的機會,實際上他設計的小程序本質上還是那一套演算法。
「用的人越多越精準。」
他解開了脖子上的繩索,又把繩索套在了別人頭上。
影片到這裡戛然而止,留給大家思考。
你可以看成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也可以看成下一個悲劇的開始。
這裡的留白恰到好處。
05、
票房破5億,只是個開始
最後,從《逆行人生》能看出徐崢的號召力。
他找來了《人世間》里的丁勇岱和黃小蕾,《狂飆》里的老默,憑《繁花》爆火的辛芷蕾,還拉來了半個喜劇圈的人。
有賈冰、王驍,《喜劇大賽》里的馬東、周鐵男,《戲劇新生活》里的吳彼,甚至還把於和偉請來客串。
這麼多大腕兒聚會,他完全可以拍一部「圖一樂」的輕鬆喜劇大賺一筆。
但他非要拍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冒犯」觀眾,也顛覆自我。
光這份勇氣已經值得尊重了。
更何況影片本身的完成度足夠高,淺層、深刻都給觀眾提供了足夠的理解通道。
拍得真實但不壓抑,有深度但通俗易懂,是當下電影市場稀缺的好作品。
《逆行人生》上映首日,拿下排片、單日票房、觀影人次三個第一。
目前業內預測票房為5億,不過皮哥相信,這只是個開始。
隨著影片口碑逐漸釋放,影片會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
徐崢也別著急,好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