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名列「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曾寫有一本《廣東新語》。在他的筆下「半北半南三二月,南風過夜必端陽」的海南成為很多人心中無限嚮往之地。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商務部聯合攝製、央視綜合頻道製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節目《三餐四季》海南篇,將於 8 月 11 日 20:00 檔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央視頻 APP 同步上線。
本期節目中,由撒貝南、王鷗、林依輪、王嘉寧組成的尋味團,將走進海南萬寧、文昌。這裡的人們世代過著安逸的生活,於旖旎的海濱、雨林與田園風光之中,創造了海南美食的半壁江山,因為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兩地的美食中也私藏著不少「南洋味道」。節目中尋味團成員遊走在市井之間品嘗美食,聆聽故事,在中西結合的新奇味道里,探尋到那濃縮在海南美食中濃濃的鄉情。
戀鄉:一碗后安粉 老味道里有童年
當年謫居海南的蘇軾曾寫下《食蚝》一文,感嘆「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全文不足百字,卻寫出了瓊島美食的兩大特點:食材鮮活、原汁原味。而對於很多海南人來說,那些熟悉的老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
「粉」是很多海南人童年的早餐記憶。在萬寧,有被稱為海南人舌尖上「小棉襖」的后安粉湯,爽滑的粉條搭配香氣四溢的湯汁,最適宜在一大清早撫慰食客的胃。在文昌,口感鮮甜的抱羅粉可甜可咸可濃可淡,足夠盛滿食客一天的精氣神。
海南人自古以來靠海吃海以捕魚為生,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智慧的漁民們就地取材,用簡單的製作方法創造了「魷魚粽」,在眾多萬寧人的記憶中,長輩製作的魷魚粽就是他們的童年味道。椰子鹽是文昌人無法忘懷的老味道,將老椰子肉刨成細絲,添鹽炒干就叫「椰子鹽」,那是困難時期海南農村地區家家戶戶廚房裡的常備菜。如今它也有了「升級版」——放點新鮮的河蝦一起炒,就成為了椰子鹽炒河蝦。鮮香的燒烤和樂蟹是離家在外的萬寧人最喜愛的美味,因為那裡面有家鄉的氣息。
美食里有記憶,藏著人們的依戀。
思鄉:咖啡配油條 南洋歸僑有鄉愁
說起「僑鄉」「下南洋」,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福建、廣東。然而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海南也曾是「闖南洋」的重要驛站。文昌和萬寧就是傳統的海南僑鄉。南洋文化與海南文化相互碰撞,美食便有了新的模樣。
咖啡用海南話叫「歌碧」,南洋咖啡的醇香與熱烈配上新炸的油條,成為了萬寧人口口相傳的「歌碧加油條」。這是屬於很多歸國華僑們的咖啡「鄉愁」——他們為了喝咖啡而種咖啡,興隆咖啡就這樣伴隨著這些歸僑在興隆紮根、創業,繁衍生息。在文昌,老爸茶又稱為中西茶,它融合了中西元素,既有咖啡西點,也有腌粉煎餃。在一家老爸茶店,尋味團成員在滿屋子的南洋元素和「僑四代」的故事中,感受著「華僑之鄉」的濃濃異國氣息。
美食里有情懷,藏著人們的思念。
守鄉:文昌雞不過「海」 「中國味」里有堅守
美食撩撥人的味蕾,美食背後的故事更牽動人的心扉。
萬寧北樓后安粉店的老闆用一碗米粉傳承外婆的味道,傳遞家鄉文化。海歸的小伙在家 人、鄉親們的不解與爭議中,成功掌握了養殖和樂蟹的技術,成為了萬寧市和樂蟹養殖的致富帶頭人。賣糟粕醋的霞姐 365 天早出晚歸傳承手工釀造,見證了糟粕醋從路邊小吃到文昌代表美食的變遷。一份文昌雞飯漂洋過海成就了新加坡的海南雞飯,但在養殖戶小韓看來,沒有文昌這片土地滋養,文昌雞很難再做出熟悉的「中國味」。
美食里有決心,藏著人們的堅守。
一口滋味,能夠治癒一身疲憊;一段故事,可以承載經年的期待。美食也有自己的語言,不僅僅是口腹之樂,更蘊含著文化和歷史。走進山海之濱的華僑之鄉,感受中西結合的美食魅力。8 月 11 日 20:00 檔鎖定央視綜合頻道、央視頻 APP,看《三餐四季》海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