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西南》:既有歷史價值 又有人文關懷 Loading...
資訊  2024-09-11


【「與時代同行 與人民同心」文藝作品巡禮】 

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扶持劇目《走向大西南》近日播出。全劇集中展現了鄧小平、劉伯承與賀龍等帶領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團結廣大幹部群眾和解放軍指戰員,戰勝種種困難,成功解放、接管、改造、建設大西南的豐功偉績,涉及土地改革、重大項目建設、剿匪除惡、和平解放西藏等重大歷史事件,展現了鄧小平同志在大西南建設中的前瞻性和開拓性成就。

《走向大西南》的故事分為三個層面:在決策層面,突出中國共產黨的高瞻遠矚;在執行層面,突出了鄧小平實事求是的思想品格,以及赤誠熱烈的為民情懷;在探索層面,「進城趕考」面臨的都是新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新思路、新辦法。作為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主創團隊尊重史實,在創作中參考了大量權威史料文獻,以鄧小平等西南局主要領導人的年譜、回憶錄、傳記等文本資料為主,輔以學界對鄧小平在西南局工作的研究專著和論文,力求真實還原重大歷史場景,讓觀眾看到了鄧小平的政治智慧和鬥爭勇氣。面對西藏分裂勢力的猖獗,鄧小平綜合分析實際情況,提出「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的科學對策,為西藏問題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基礎。面對國民黨以糧食為突破口製造混亂,他決定正面迎戰,大獲全勝。這一系列成就,成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這一時代之問的有力註腳。

《走向大西南》向觀眾揭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整頓幹部隊伍作風,培養民族幹部、年輕幹部等人才工作,也是該劇表現的重點。特別應當提及的是,劇中走向大西南的隊伍中,有一組特殊的人物,即從解放區選調的幹部和由進步青年組成的「西南服務團」。「西南服務團」在之前的影視作品中鮮有集中展現,《走向大西南》首次聚焦這1.7萬名青年告別親人,跋山涉水,投入接管、建設大西南的艱巨任務中的壯舉,講述他們成長、紮根、戰鬥在大西南,和當地幹部群眾一起,成為建設大西南的重要力量的過程。

此外,《走向大西南》以大量篇幅表現鄧小平在研究、決策重要工作時的運籌帷幄、殫精竭慮,同時融入大量「家」的元素,以生活化敘事塑造更加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劇中「家」的元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家園」,劇中鄧小平接到去西南的任務后,第一反應是「要回家嘍」。大西南對於劇中的鄧小平而言,不只是工作地,更是家園,這就為之後他在大西南開展工作的故事增添了建設家園的情感色彩,更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第二個方面是「家風」。培育和傳承良好的家風既是對家人的愛護,也是對事業的負責、對社會的擔當。劇中鄧小平不讓工作人員給懷孕的妻子卓琳加菜、教育胞弟鄧墾等情節,表現了他從我做起,從家管起,從身邊人帶起的思想。第三個方面是「家人」。鄧小平的妻子卓琳在劇中雖然不是主要人物,但她主動報名到幹部子弟學校當教員、帶領機關文教婦女幹部宣傳《婚姻法》等情節令人印象深刻。劇中還有很多受到鄧小平的感召,服務大西南、建設大西南,在不同崗位上貢獻自己力量的幹部群眾,也可以看作是鄧小平的「家人」。這些「家人」的工作生活故事共同參與了鄧小平形象的立體塑造,既具有歷史價值,又充滿了人文關懷,讓奮戰在大西南的中年鄧小平成為中國電視劇畫廊中新的典型形象。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要出新出彩,讓觀眾愛看,就要在題材選擇上有獨特視角,努力挖掘新鮮史料,在主要人物的立體塑造上下功夫。在這方面,《走向大西南》帶給我們很多寶貴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