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慌了!騰訊視頻試行新規,國內影視劇市場將迎來重大變革 Loading...
資訊  2024-07-02

「天價片酬」一直影視劇市場的一顆毒瘤。

因為每部劇的製作費用是有限的,如果製作費用中的一大部分會被用作演員片酬。就會導致其他方面的開支縮減,從而影響整部劇的質量。

為了遏制「天價片酬」,相關部門也曾出台過相關章程。

比如,章程規定演員的片酬不允許超過該劇製作成本的40%,主要演員的片酬不得超高演員總片酬的70%。

該章程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近日,鵝廠在遏制「天價片酬」上,開始試行新規定。

鵝廠出台的新規中明確規定,對於演員的片酬,採用「底薪+績效」的方式計算。

也就是說,演員拍戲之前先給其一個基本薪資,等這部劇上映后,根據該劇的市場反應再結算績效工資。

如果這部劇的市場反應好,那麼演員的績效就高;

反之,演員的績效就低,甚至沒有績效,最後只拿一個基本薪資。

鵝廠官方人員將這種形式,稱為「市場價+后驗激勵」模式,希望以此來提高影視劇的製作質量。

據悉,鵝廠將在近幾年開始嘗試並推廣這種模式。

對此,觀眾的反應不太一樣。

看起來,鵝廠此舉是為了抵制天價片酬,但其實只不過是想把風險轉移到演員和製作團隊身上而已。

舉例來說,有的影視團隊非常用心的拍了一個小眾題材,劇的質量很好但播放數據不好。

另外一個團隊拍的是類似「古偶」這樣的熱門題材,劇的質量一般但播放數據好。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計算績效呢?

演員的片酬又該怎麼計算?

如果按照播放數據計算最終片酬,很可能會出現「重流量不重質量」的拍劇風氣,這明顯和大家期待的想看到高質量影視劇相違背。

而且,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粉絲刷數據怎麼解決?

工作室刷流量又該怎麼解決?

如此一來,天價片酬沒有被遏制,反而會出現流量明星片酬更高,而實力演員片酬更低的情況。

劣幣驅逐良幣。

所以,只是把播放數據和演員的片酬掛鉤,是沒用的。

如果真想改善影視劇製作環境,不只是為了分擔風險,除了要考慮演員的片酬,也要考慮導演和編劇。

因為一部劇的好壞,演員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導演才是關鍵。

至於最終的播放數據,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口碑,而不是播放量。

只有重視口碑,才能逐漸改善影視劇製作環境。

當然,現在只是試行階段,接下來肯定會慢慢完善相關細節。

不過,面對鵝廠正在試行的這個新規,不少流量明星都慌了。因為從近幾年的市場走向來看,觀眾明顯更願意看實力演員拍的劇,流量明星的熱度越來越低。

總之,鵝廠這個規定的方向是對的。

雖然目的可能是為了分攤風險,但這麼做確實能夠對某些導演和演員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如果,影視劇演員的片酬之和播放量掛鉤,可能還沒什麼。

但如果演員片酬能和口碑掛鉤,那流量明星確實該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