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人19分鐘…這部電影得到怎樣的打分 Loading...
資訊  2024-06-16

 在本期節目中我們組織了一次觀影活動,邀請到19位社會各界、不同年齡的影迷集中觀影,並在映后舉辦映后談。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面對孤獨又該如何自處?這一切的人生疑問,或許都能在本周佳片中找到答案。

《寂靜人生》

埃迪·馬森是一位出生於1968年6月9日的英國影視演員,他在英國倫敦的斯特普內長大。他的演藝生涯始於1992年,當時他出演了個人第一部電視系列劇《警務風雲》,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1997年,他憑藉個人銀幕處女作《特工插班生》登上大銀幕,這部電影是一部關於間諜戰的喜劇片,為他之後的演藝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馬森在大銀幕上的表現引人注目,他參演了多部好萊塢知名電影,並擔任金牌配角。2004年,他憑藉電影《維拉·德雷克》收穫了人生第一個電影獎項——第七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後來又因為在電影《無憂無慮》中飾演了一位性格不佳的駕駛教練,成功斬獲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男配角、倫敦影評人協會英國年度最佳男配角。

談及對自己作為演員這份工作的理解和認知時,埃迪·馬森說:「我時常出演喜劇,大概是因為我這張臉天生就帶著幾分幽默。有時候我也難免會想,假如我長得英俊瀟洒,說不定早就成大明星了。但我所選擇的路,雖然不一定會讓我迅速成名,但它更加穩健、長久。」

在本片《寂靜人生》中,埃迪·馬森搖身一變成了一位社會服務員約翰,日常工作是為那些孤單死去的逝者尋找相關親人。這項工作既艱辛又充滿挑戰,然而約翰卻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堅持為這些逝者尋找最後的尊嚴和溫暖。

作為本片的導演兼編劇,烏貝托·帕索里尼出生於1957年5月1日,拍攝本片之前他更主要的身份是電影製片人,還曾經在英國當了12年投資銀行家。

1997年英國喜劇電影《光豬六壯士》是他擔任製片人的代表作。在《泰坦尼克號》之前,這是英國票房最高的電影;2008年斯里蘭卡喜劇電影《以假亂真》是他的導演處女作,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兩個獎項。


2013年電影《寂靜人生》是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獲得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導演獎。

帕索里尼擅長運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和情感表達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作品往往能夠深入探索人類情感的複雜性和人際關係的微妙之處,引發觀眾對生命意義和內心狀態的深入思考。同時,他也注重影片的視覺風格,通過畫面構圖和色彩運用來營造特定的情感氛圍,增強影片的感染力。

什麼是死亡呢?博爾赫斯說,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村上春樹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與死亡相關的電影有很多,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探討這一主題,有的通過幽默的方式,有的則更加深沉和感人。

《尋夢環遊記》《入殮師》《遺願清單》《刺蝟的優雅》《櫻桃的滋味》……這些電影都以不同的方式探討了死亡這一主題,它們或幽默、或感人、或深刻。在這個廣袤的宇宙中,死亡是一次不可避免的轉變,通過觀看這些電影,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死亡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更加珍惜生命並用心去熱愛生活。